探險活寶

探險活寶

初期

編輯

本節目由潘得頓·沃德創造

據作品原創作者潘得頓·沃德表示,該節目的風格受到他在加州藝術學院的求學過程、以及擔任《阿嗨大冒險》分鏡師經歷的影響。他試著效法如宮崎駿電影《龍貓》中「美麗」的時刻,並結合顛覆性的幽默元素[8]。沃德也點名兩部1990年代的美國動畫作品,《私家電影(英語:Home Movies (TV series))》以及《專業治療師卡茨博士(英語:Dr. Katz, Professional Therapist)》,認為它們也是他的靈感來源之一;主要是因為兩部作品都很輕鬆,對話自然,不會過火、卡通味太重或者聲音太過尖銳刺耳[15]。

探險活寶系列源自一部七分鐘長的單一獨立動畫短片,片名〈Adventure Time〉;沃德在2006年春季全神貫注於短片製作,幾乎全靠自己完成[16]。該片原本在2007年1月於尼克卡通(英語:Nicktoons (TV channel))作為獨立短片上映[16],後又於2008年10月7日在弗雷德瑞特工作室(英語:Frederator Studios)的動畫培育計畫「隨意!卡通(英語:Random! Cartoons)」中上映[17][18]。該短片在初映後於網路上掀起一陣爆紅[19],弗雷德瑞特工作室於是向尼克卡通(英語:Nicktoons (United States))提出探險活寶系列的構想,卻一連被回絕五次[20][21]。尼克卡通保留它發展為一完整系列的期限過掉後,弗雷德瑞特工作室因此轉而向其他頻道推薦這部短片,包括卡通頻道工作室。卡通頻道回應他們對此計畫有興趣,前提是沃德要能延續該短片帶來的熱度。當時卡通頻道的內容長是羅伯·索爾徹(英語:Rob Sorcher),他的影響力使得這部作品在卡通頻道能有一個機會;他認為它令人耳目一新、獨特並帶有漫畫書的風格[7]:32。

卡通頻道一開始要求沃德做一份劇本樣品給他們參考,弗雷德瑞特工作室卻說服沃德做一份分鏡腳本的輪廓給他們;工作室的副理埃里克·霍曼(Eric Homan)表示,這樣才比較能表現出沃德在想什麼[20]。沃德在大學的朋友,派屈克·麥克海爾(英語:Patrick McHale (artist))和亞當·穆托,他們幫助沃德製作這份粗略分鏡腳本,盡力維持原短片的優點並做得更好。一開始他們做出的內容是阿寶和「健忘的」泡泡糖公主要去吃個義大利麵約會晚餐。然而卡通頻道對這個故事劇情不滿意,要求再做一個。沃德於是又做一個新的創作初期分鏡腳本,試著模仿原本那部尼克卡通短片的風格;結果這次就成功了。卡通網路工作室於2008年9月批准了第一季,這個分鏡腳本變成了著手製作的第一集,後來演變成第一季第5集〈英雄寶典〉(The Enchiridion!)[20][22][23][24]。本作原本的正式英文標題為「Adventure Time with Finn and Jake」,這是因為製作團隊一開始不確定他們能否使用較簡單標題「Adventure Time」,因而最初以這個名稱作為保留備案,不久這個備案就被捨棄[25][26]。

沃德和他的團隊之後開始製作故事版、寫各集的劇情大綱;不過卡通頻道仍然對《探險活寶》這部新作品走向相當關切。麥克海爾回憶,有一次他們在卡通頻道的幾個主管前,報告他們其中一集的製作;報告過程本身很順利,但是劇集整體風格應該如何,很快就成為劇組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該集英文原名「Brothers in Insomnia」,但是後來因為多種原因被剔除,而不再繼續製作。大概在這個時候,卡通頻道一度叫停製作,要先解決這大方向上的爭議[27]:114。過程中有些劇作者、動畫師離開團隊,而卡通頻道僱用三位資深動畫師來代替:德里克·卓瑪(英語:Derek Drymon)(擔任第一季的總監)、梅里韋瑟·威廉(英語:Merriwether Williams)(在前兩季負責主編劇情)、尼克·詹寧斯(英語:Nick Jennings (artist))(長期為本劇的藝術總監);三人都曾經在《海綿寶寶》的團隊裡參與製作。尤其卓瑪此時角色關鍵,讓卡通頻道、製作團隊兩方能達成共識[27]:114[7]:35。索普·范·奧爾曼(英語:Thurop Van Orman)(《阿嗨大冒險》原作者)也在前兩季時,受僱來指導沃德和他的團隊[7]:40。之後第3集〈愛的囚犯〉[集 2]製作出來後,它才解決很多之前卡通頻道所提出的問題[28]。

2014年皮博迪獎頒獎時,《探險活寶》製作團隊獲獎者合影。由左至右:奧斯本、赫皮奇、沃德、麥克海爾、貝蒂(沃德之母)、彭達維斯、索爾徹、萊拉什以及穆托。

隨著第一季繼續製作,更多動畫藝術家加入團隊參與製作。例如Ghostshrimp(英語:Ghostshrimp),《啊嗨大冒險(英語:The Marvelous Misadventures of Flapjack)》的前分鏡師,他受命設計劇中的世界;沃德告知要讓故事看起來發生在「Ghostshrimp世界」[19][29]。他設計主要的地點,例如阿寶和老皮的樹屋、糖果王國(Candy Kingdom)和寒冰國(Ice Kingdom)[29]。首席角色設計師一職位由菲爾·林達(Phil Rynda)擔任,他在前兩季半擔任這個指導工作。起初,沃德和麥克海爾都不願讓林達加入,但很快就被導演賴瑞·萊奇力特(英語:Larry Leichliter)說服,向他們保證林達有才華並可以畫出各種風格。[7]:47在製作人同意下,林達馬上開始設計簡單、但仍符合「潘(指沃德)的自然美感」的角色[7]:83。然後,林達和麥克海爾開始為節目起草藝術指導原則,讓動畫風格能夠盡量維持一致[7]:48。設計角色完成後,沃德開始把精力放在選擇分鏡師上。他成立一個主要由「年輕、沒有經驗的人」組成的團隊,其中許多人是他在網路上知道的[7]:41。許多卡通的製作時將腳本交給主管審核、安排編寫劇情,而卡通頻道卻允許探險活寶「自行建構團隊」[引 1],並透過分鏡和樣片溝通。卡通頻道的內容總監羅伯·索爾徹(英語:Rob Sorcher)解釋這項新方法之所以受到認可,是因為公司所要面對的是「基本上相當視覺化」的製作人[引 2],而藉著運用分鏡腳本,編劇和藝術家能夠藉由實際操作教學相長[9]。系列中許多的藝術家都有另類漫畫(英語:Alternative comics)的背景;潘得頓·沃德評論他們是「很聰明、自作聰明的人」[引 3],是他們想出第三季一些怪異、奇特的故事劇情[30]。

沃德在探險活寶的前四季以及第五季一開始擔任他作品的主持人;後來在接受《滾石》採訪時,他說他已經在製作第五季的時候辭去主持人一職。沃德表示,他生性內向,無法負荷天天與人往來、指導團隊;所以他辭去總監,由亞當·穆托繼續領導。在2014年之前,沃德繼續在團隊內處理分鏡、負責編劇;之後,他不再定期編寫故事大綱、但仍會過目劇情[31][32],偶爾提供意見或者在一些集數的劇情上參與決定。[註 7]

製作

編輯

編劇

編輯

亞當·穆托給〈少了什麼〉畫的其中一張分鏡,描述動作、對話和聲音效果。探險活寶是「畫師導向」的作品;也就是,分鏡師也身兼編劇,可以擬出他們覺得適合的對話和動作。

沃德稱自己是個「矛盾心理」的粉絲,形容這系列是一部「黑色喜劇」,並說「我想黑色喜劇是我的最愛,因為我愛一種同時既快樂又驚恐的那種感覺。這是我喜歡的感受方式——當我非常焦慮同時卻也快樂,一種衝突的感受;而這部戲中這種包含很多。」[33]在美國,《探險活寶》在美國電視分級制度下屬於TV-PG分級[34];沃德說,他從不希望本劇超過PG等級。他也曾寫道,自己根本從沒考慮過分級一事;他們不喜歡太噁心的東西,而比較喜歡可愛的[35]。沃德希望劇中世界觀能有連貫的在物理上的邏輯,儘管故事中有魔法,還是試圖在角色互動中維持一致性[8][36]。

在一次影音俱樂部的訪談中,沃德解釋在節目編劇過程中,通常幾個編劇跟大家說他們在過去一週做了什麼,試著找到一些可用來加入劇情的趣事。他也說「很多時候,當我們真的卡住,我們會開始將心中想到的任何事說出來,通常是最糟的事;接著就有人會覺得那很糟糕,同時給出更好的點子,接下來,就像球就這麼自然滾動起來[引 4]」[37]。沃德也透露此系列的一個主要靈感來源,是奇幻角色扮演遊戲「龍與地下城」(縮寫D&D)。在系列上映前,劇組中有許多人是該遊戲的狂熱粉絲,然而寫作及整合電視系列所帶來的忙碌行程,使他們不能再撥出時間來玩遊戲。沃德解釋因為劇組太忙了,他們會嘗試寫一些「他們會想用來玩D&D」的故事[37]。有時候,編劇和分鏡師會開會,玩各式各樣的創作遊戲[38]。其中一種是故事接龍[註 8],玩法是將一張紙摺成四等份,第一格先以塗鴉作為開頭然後傳下去,所有人輪一圈來完成故事的起承轉合[38][39][40]。有幾集是用上述遊戲做出來,像是第五季的〈如夢一場〉、第六季的〈老皮來講古(英語:Jake the Brick)〉[7]:258, 260-261;然而沃德注意到「那些點子通常很糟糕」[39]。分鏡師科爾·桑切斯(英語:Cole Sanchez)透露,每集的腳本,不是藉由延伸這些創作遊戲所產生的好點子,就是基於某位分鏡師所期望能發展成一集所提出的一個想法[38]。

動畫

編輯

大衛·奧賴利(左)與湯淺政明(右);他們都是曾受邀客串製作的動畫師。

在編劇做出故事後,這些想法會被編成成兩到三頁內含「重點[引 5]」的草圖[41]。接著該草圖會送交分鏡師,通常是兩人負責一集並讓各集負責的成員們各自作業,以避免失去靈感或者不同集之間的主調太像[2]:346。他們有一週的時間琢磨故事情節,並且用動作、對話和梗來補充細節[35][41]。沃德和幾位創意總監,複查故事板並做筆記後,分鏡師會在另外一週內,根據筆記的指示修訂內容[35];故事板的撰寫及修訂可以花到一個月。

校訂之後,該集所需要的配音會錄製好,而且樣片會再修剪,讓一集長度可以維持在11分鐘左右;道具、角色和背景設計師接著進行創作和整理設計。在此之後動畫的製程便開始[42][43]。每集的設計和上色在卡通頻道於加州伯本克的總部完成,動畫則跨海在韓國處理。動畫部分通常由草圖韓國(英語:Rough Draft Studios)或者Saerom動畫(英語:Saerom Animation)製作[43][44];需時三至五個月[42][43],在此期間會完成重製、配樂和聲音設計等[42]。大部分集數的動畫,是先在紙上手繪好、再數位化並上色[45][46]。執行總監弗雷德·塞伯特(英語:Fred Seibert)描述,動畫風格受菲力貓、馬克思·弗萊舍(英語:Max Fleischer)的卡通系列、以及「電玩世界」的影響[2]:346[36]。一旦動畫完成就會送回美國校閱,期間製作人員會尋找動畫的失誤,或「沒有依照(製作人員)意願呈現的動畫」,問題送回韓國修正後該集就算完成了[43]。由於一集的製作時間就要八到九個月,所以實際上是好幾集同時製作[37][42][43]。

雖然大部分集數都是交給韓國的動畫工作室製作動畫,不過偶爾有幾集是團隊客串邀請動畫師、導演來參與製作。例如,第二季的〈電玩世界〉[集 3]有一部分使用三維渲染手法模擬電玩[45];還尋求動畫師江軻(Jacky Ke Jiang)[47][48]的幫助,讓他一手完成該集五分鐘半的電腦動畫片段[49]。另外,第五季的〈刪除全宇宙〉[集 4]由愛爾蘭製片人兼編劇大衛·奧賴利(英語:David OReilly (artist))撰寫及指導,該集具備他獨特的3D動畫特色[50]。詹姆士·巴克斯特(英語:James Baxter (animator))負責第五季的〈小碼哥金歡喜〉、第八季的〈小碼哥的重生〉[集 5]裡一部分的動畫製作[7]:299[51];兩集中的主角「小碼哥」(James Baxter)就是直接用他的名字。第六季的〈神奇食物鏈〉由湯淺政明編劇,並由他的工作室製作[52][53];同樣在第六季的〈水上樂園惡作劇〉[集 6],則是由大衛·弗格森(David Ferguson)以Adobe動畫技術製作[54]。第七季的〈正面能量猴塞雷(英語:Bad Jubies)〉[集 7]採定格動畫手法製作,由克絲汀·勒波(英語:Kirsten Lepore)編劇[55][56]。艾力斯與林賽·斯摩爾-伯特拉(英語:Alex and Lindsay Small-Butera)夫婦也曾客串動畫製作兩集,第八季的〈奇境洞穴〉[集 8]與第九季的〈舊照片的回憶(英語:Ketchup (Adventure Time))〉[57][58]。

配音與翻譯

編輯

阿寶英文配音傑里米·沙達(左)和老皮英文配音約翰·迪·馬吉歐(右)。

英語的聲音演員包含配音老將約翰·迪·馬吉歐(飾演老皮),湯姆·肯尼(飾演冰霸王)和海登·瓦爾希(英語:Hynden Walch)(飾演泡泡糖公主)。此外傑里米·沙達給人類阿寶配音,而奧利維亞·奧森(英語:Olivia Olson)飾演艾薇爾(Marceline the Vampire Queen)。沃德他自己則提供腫泡泡公主(Lumpy Space Princess)以及一些小角色的配音。前分鏡師尼基·楊配音機器人、阿寶和老皮的遊戲機嗶莫(BMO)以及老皮的女友彩虹姊姊(Lady Rainicorn)[59]。波利·盧·利文斯頓(英語:Polly Lou Livingston)是沃德之母貝蒂(Bettie Ward)的一位朋友,她則是為樹鼻妹(Tree Trunks)配音[60][61]。探險活寶的配音,採團體錄音的方式記錄音軌,而不是分配聲音演員到不同的錄音時段;這是為了能錄下角色間更自然的對談[2]:346。對於小角色或者偶爾重現的角色,也經常聘請客串演員來配音[62],其中也會有製作團隊自己特定想找來合作的人。比如,亞當·穆托、肯特·奧斯本都曾說他們常找曾在《銀河飛龍》或《我們的辦公室》演過的人來給各種配角配音。[63]

根據一次2013年的訪問,時任卡通頻道亞太地區的配音總監張玉華,負責改寫英文原片的台詞為中文;她大概了解故事內容、角色特性之後,也通過研究在已播放地區中,網路上的觀眾迴響來製作配音大綱[64][65][66]:111。配音大綱完成後就會安排配音選角,以錄音室為中介,與合作譯者潤飾譯文再進行配音;每次譯者未必相同,來自三、四間合作的錄音室。配音完校對以後,便交給在香港的團隊進行後期製作[66]:17-18, 117。儘管探險活寶在卡通頻道播出時,台灣的配音人員不會列出,不過他們其中有些由於透過接受採訪等方式,而為人所知,如阿寶由李涵菲配音[67][68]、老皮由曹冀魯配音[65][68]、冰霸王由夏治世配音[69][70]、泡泡糖公主由林美秀配音[71]等等。

另外,張玉華翻譯「Finn」、「Jake」分別作「阿寶」、「老皮」;其名字來源起初是為了形成對比。「阿寶」名字寓意是「活寶之一」,對應當時已擬定的片名翻譯「探險活寶」;而「老皮」這個名字,是源自錄音室一位工作夥伴所養的一隻狗,根據牠的名字改來的。同樣地,她也根據艾薇兒·拉維尼的形象,將「Marceline」翻譯為「艾薇爾」[引 6][66]:123,而有別於常見的音譯「瑪瑟琳」[72]。

主題曲與配樂

編輯

在草擬本劇的片頭主題時,最一開始的版本,只是一些「瘋狂、荒謬」的鏡頭,用來凸顯奇特的冒險主題;主角在打隨便幾個鬼怪、還一直跳過很多東西,以及在結尾放一堆原子彈。沃德後來評論那個版本「真的很蠢」。草稿送去卡通頻道時,他們不喜歡,希望看到像是《脫線家族(英語:The Brady Bunch)》比較具象化的片頭。於是,沃德參考《辛普森家庭》等劇的作法,做出一個新的片頭:鏡頭不斷前進,俯視哇賽秘境;合成器慢慢放大音量直到主題曲開始播放。這個草稿交給動畫師來完成布局,以及確定場景順序、時間。然後沃德再加入幾個角色;麥克海爾製作冰霸王的特寫,給他一個像是在「中學畢業紀念冊」上的笑容。團隊也努力讓艾薇爾一景的陰影正確呈現。俯視過後,片頭開始放主題曲,同時播出阿寶和老皮探險的景象;這一部分參考了2007年喜劇片《男孩我最壞》一種比較簡單的手法來製作。音樂放到「老皮耍酷,阿寶耍呆」一句[註 9]時,阿寶、老皮名字放在他們的頭像旁邊,配純色背景。片頭播完後就會進入要播的集數。[35]

主題曲由沃德演唱,以烏克麗麗配樂,他用比較高的音調配合烏克麗麗的音域。在短片(試播集)裡,用的樂器是原聲吉他。現行主題曲原本只是一個臨時版本,但是跟後來再錄的版本比較之後,還是決定使用這個臨時版本。因此,在這個錄音裡還能聽到一些雜音,像是老皮在跨越寒冰國時,可以聽到德里克·卓瑪的打字聲音。其他劇集裡作配樂的錄音也有雜音,是因為時任編曲的凱西·詹姆士·巴西奇斯(Casey James Basichis)的緣故;他在自己住的公寓裡造了一艘海盜船,地板時不時會吱吱作響,還會有其他各種怪異的聲音[35]。之後,巴西奇斯的朋友提摩西·基弗(Timothy Kiefer)也加入製作[73][74]。

上述片頭和主題在大部分集數都有出現,除了七個例外。寶妹與皮姊系列的五個集數(分別是第三季的〈寶妹與皮姊〉、第五季的〈壞壞男孩〉、第六季的〈什麼都想要的王子〉[集 9]、第八季的〈平行宇宙的故事〉[集 10]、第九季的〈山寨版寶妹〉[集 11])使用的片頭,內容大致相似而角色全調換性別,主題曲由娜塔莎·阿萊格里(英語:Natasha Allegri)演唱[75]。第七季的迷你系列〈艾薇爾的神秘特輯(英語:Stakes (miniseries))〉片頭以艾薇爾為中心,主題曲由奧利維亞·奧森(英語:Olivia Olson)演唱[76]。第八季的迷你系列〈島嶼大進擊(英語:Islands (miniseries))〉片頭採海洋主題,出現幾個主要角色,由傑里米·沙達唱主題曲[77]。第九季的迷你系列〈拯救哇賽秘境(英語:Elements (miniseries))〉反映四大元素(火、冰、糖果、黏液)主題,由海登·瓦爾希(英語:Hynden Walch)唱主題曲[78]。客串集〈刪除全宇宙〉、〈神奇食物鏈〉的片頭都是各自的導演提供的。在完結篇〈跟我一起來〉中,場景是未來的哇賽秘境,是在阿寶、老皮之後再一千年後的時代;有新角色小米(Shermy)和貝比(Beth),由配音貝比的薇洛·史密斯唱主題曲[79]。

劇中經常穿插歌曲和配樂片段;有些歌可以對應許多特定角色[80][81][82]。歌中,角色常常表達自己的感受,如艾薇爾在〈少了什麼〉唱的〈I'm Just Your Problem〉、阿寶在〈火燄公主〉一集唱的〈All Gummed Up Inside〉[83][84]。儘管其他背景配樂是巴西奇斯、基弗兩人譜寫,關於角色本身的歌通常是分鏡師作出來的[85][86]。劇中也偶爾會使用或是提及特定流行樂,即使一般而言極少這麼做。[註 10]早期,弗雷德瑞特工作室(英語:Frederator Studios)偶爾在官網上傳一些歌的完整版或片段;[註 11]當製作團隊註冊一個Tumblr帳號之後,這個傳統又再度延續下來。[註 12]2015年11月20日,唱片公司Spacelab9推出一款限量版12吋密紋唱片,收錄許多艾薇爾的歌[87];之後又有2016年的〈The Music of Ooo(英語:The Music of Ooo)〉,收錄38首原聲帶歌曲。[88]

故事設定

編輯

背景

編輯

探險活寶的故事發生在虛構的「哇賽秘境」,這是一片在「蘑菇戰爭」(Mushroom War)[註 13]發生之後一千年後的未來大陸[7]:35。潘得頓·沃德說,劇中故事發生之時,是一個炸彈落下後魔法回歸世界的時代[91]。原本一開始的劇情背景設定純粹只是一個魔法世界,之後在製作〈怪怪生意人〉[集 12]一集中,裡面有內容是冰封在冰山裡的生意人復活過來,至此劇中內容開始隱晦地指涉末日幻想主題;沃德說,這只是製作人員自行發展這個題材而已[33]。他後來描述這個設定為「一個藏著黑暗秘密的糖果世界」[9],自己則是原本完全沒想過蘑菇戰爭、末日幻想之類的題材;最多只是像是「背景裡有車子埋在地下,或是其他類似的不顯眼細節」[92]。同時,本劇的末日幻想主題,受到1979年動作片《迷霧追魂手》影響[33]。湯姆·肯尼說這元素完美契合劇情,填滿了空白;約翰·迪·瑪吉歐也說,「哇賽秘境很明顯有問題」。[92]

探險活寶建構出一個總體的背景故事,分散在好幾集中慢慢鋪陳。主要有涉及「蘑菇戰爭」、劇中反派角色陰魔王(The Lich)的起源,以及一些主角的背景故事[93][94][95]。潘得頓·沃德曾說,關於戰爭的一些細節、黑暗的神話故事,讓本劇變成一個值得一提的故事;不過他也認為,假使劇情能圍繞在哇賽秘境的沉重故事會更好[96]。

LGBTQ+內容

編輯

參見:卡通頻道與LGBTQ內容的呈現(英語:Cartoon Network and LGBT representation)

2011年9月26日,第三季第10集〈少了什麼〉播出,其中劇情可被詮釋成泡泡糖和艾薇爾之間的關係,存在浪漫潛台詞[97]。對於兩個角色的配對名稱,英文中以一詞「Bubbline」表示[98];另有「MPB」一詞,是以艾薇爾(Marceline)、泡泡糖公主(Princess Bubblegum)本名造出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被中國大陸[99][100]與台灣的觀眾、二次創作廣泛使用[101][102][103]。播出之後,有評論家期望他們兩人的「非異性戀」暗示,可以進一步轉變為劇情支線(乃至於主線)。2018年,奧利維亞·奧森說泡泡糖和艾薇爾曾交往過;在同年播出的完結篇〈跟我一起來〉中,兩人接吻[104][105]。劇組設定艾薇爾是雙性戀,此前泡泡糖公主雖然似乎曾與奶油泡芙先生約會過,不過她的確切性取向尚無明確設定[106]。由於兩人生活在具末日幻想色彩的哇賽秘境中,性取向的確可能不會固定不變,因此有多種猜測,認為泡泡糖公主有可能是雙性戀、女同性戀者、非二元性別者、酷兒之中的其中一類(或同時兼具幾種)。[107][108][109][110]

芮貝卡·薛格加入探險活寶的製作團隊時,注意到當時的編劇模式會將LGBTQ+角色從兒童節目排除,因而致力創造出G級(適合所有年齡)的「LGBTQIA角色」;在團隊期間,薛格努力促使泡泡糖公主、艾薇爾兩角色之間關係能有更多發展[111][112][113]。2021年3月在《浮華世界》的文章中,薛格說當時創意團隊鼓勵她將自己的生活經歷融入艾薇爾這個角色,但是當「艾薇爾和泡泡糖公主的戀愛故事」這樣的構想出來之後,卡通頻道決定出手介入;她才因此察覺,這就是他們製作所要遵守的限制[114]。2010年代早期,美國的「不問,不說」政策依然有效、同性婚姻在2015年才在美國全境合法。為迴避審查爭議,當時劇組的策略是,設定泡泡糖和艾薇爾都是上百、上千歲的角色,以前曾經有過一段關係,不過先以較為簡略、暗示的方式來鋪陳。劇情後續發展,非異性戀題材才逐漸明寫、比重變大[106][115][27]:43-51。

分析認為,探險活寶從開始到結束的這段期間,卡通界的生態已經有相當大的轉變,因此逐漸可以直接在作品裡「確認」同性戀愛關係[116][117],讓觀眾可以從這角度重新回顧兩個角色過去的互動。梅伊·魯德(Mey Rude)寫道,這在動畫界以及電視產業帶來影響[118];她也評價若沒有探險活寶,就沒有後來的《神臍小捲毛》、《我愛阿噗》、《夏令營奇幻島》、《瑞克和莫蒂》等作品。希瑟·霍根(Heather Hogan)說,此劇對同性戀觀眾是一大鼓舞[119]。

完結與後續

編輯

主條目:〈跟我一起來〉、《探險活寶:遙遠的秘境》和《探險活寶:寶妹與皮姊》

在《探險活寶》最後一季製作期間,卡通頻道以及一些製作人員都曾提及這個影集的收尾。如奧利維亞·奧森(英語:Olivia Olson)(艾薇爾的配音)曾說因為這樣的討論已經有一段時間,影集製作結局一事一直被拖延。[120]在接受《洛杉磯時報》採訪時,羅伯·索爾徹(英語:Rob Sorcher)解釋卡通頻道要結束《探險活寶》的考慮因素:

「《探險活寶》對卡通頻道的重要性越降越低,不過我們還是製作了非常多集。而且我也開始覺得『(把結局製作出來)不是一個公司倉促得出的決定,它是需要經過長期討論的』;況且如果我們不及時處理這件事,隨著卡通頻道的觀眾們年紀變大、觀眾群也跟著改變,我們可能來不及給他們一個完整的大結局。」[120]

於是,卡通頻道在2016年9月29日宣布,《探險活寶》將在第十季結束。[121]根據奧斯本所言,卡通頻道在本劇完結之前,給編劇們有充分時間與機會想出結尾。[121]在一場《電視指南》的採訪中,穆托解釋在最後一集以前,已經安排許多配角在其他之前的集數中結束劇情支線,以免到最後要塞太多東西;[122]把他們輕輕帶過,使得最後一集「不會這麼擁擠」。[122]《探險活寶》最後一集是一部特輯,標題為〈跟我一起來〉(Come Along With Me),由湯姆·赫畢希(英語:Tom Herpich)、史特夫·沃爾菲德(英語:Steve Wolfhard)、亞歷克斯·森瓦爾德、山姆·阿爾登等人起草劇情,再由赫畢希、沃爾菲德、艾許利·柏區、導演亞當·穆托、肯特·奧斯本(英語:Kent Osborne)以及本劇原創人潘得頓·沃德等編寫故事。[123]前背景製作人Ghostshrimp(英語:Ghostshrimp)也回來協助製作,他先前在第四季製作期間就已經離開製作群。[124]根據2016年11月中旬時的編劇彭達維斯所言,[125]最後關於劇情的討論在11月21日進行。[126]奧斯本的推文則顯示,在阿爾登以及奈斯特倫在場的情況下,動畫腳本的最後版本在11月28日脫稿;[127][128][129]之後在同年12月的第三周完成製作。[130][131]根據一些配音演員如瑪莉亞·班福德(英語:Maria Bamford)與安迪·米洛納克斯(英語:Andy Milonakis)的說法,配音在2017年1月31日結束[132][133][134]。〈跟我一起來〉在2018年9月3日播出之後,獲得很高的評價。[135][136][137][138]

《探險活寶》原劇完結後,2020年卡通頻道在HBO Max串流平台上推出第一部特別篇《探險活寶:遙遠的秘境》(Adventure Time: Distant Lands),共有四集[139]。2023年以寶妹與皮姊為題材,推出第二部特別篇《探險活寶:寶妹與皮姊》[140]。在2024年安錫國際動畫影展中,卡通頻道又宣布正在製作一部衍生電影,以及兩部兒童向(分別關於阿寶與嗶莫)的衍生作品[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