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

日本历史

戰後昭和(1945年-1989年)

编辑

主条目:昭和 § 昭和中期

参见: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

1945年9月,昭和天皇與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首次會面

日本投降詔書發出的同時,昭和天皇所信任的鈴木貫太郎內閣總辭,授意予皇族東久邇宮稔彥王組閣,東久邇宮是皇后良子的伯父。東久邇宮內閣是日本歷史上唯一的皇族內閣。天皇發布大命時通常是為了穩定變局。當時,東久邇宮內閣中,有前首相近衛文麿任國務大臣、重光葵任外務大臣。後來重光葵因故辭職,由前奉天總領事,元老牧野伸顯的女婿吉田茂繼任。

此時,盟軍派遣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担任盟军政府总司令,要求內務大臣山崎巖,東久邇宮內閣於是總辭,任期只有五十四日,成為日本史上最短命的內閣。

東久邇宮內閣倒台後,昭和天皇任命親美英派的幣原喜重郎組閣,昭和二十年(1945)十月九日,幣原內閣成立。幣原令人熟悉的事迹就是二十年代的幣原外交。

戰後的政黨如雨後春筍一樣大量成立,包括日本自由黨(總裁鳩山一郎)、日本社會黨(片山哲書記長)、日本進步黨(總裁町田忠治)、日本協同黨(委員長山本實彥)、日本共產黨(書記長德田球一)也恢復活動。翌年一月,盟軍總部(GHQ)公布公職追放令,禁止戰犯出任公職。

戰後,第一次總選舉在昭和二十一年(1946年)四月十日舉行,自由黨得到141席、進步黨得到94席、社會黨得到93席、協同黨得到14席、共産黨得5席、其餘諸派38席、無黨籍81席。自由黨成為第一黨,鳩山一郎正準備組閣之際,盟軍總部的公職追放令也燒到他身上,使他失去組閣的權力,於是他把自由黨以及總理職位暫交給外務大臣吉田茂。結果,吉田茂成為舊憲法下,最後一個被天皇大命降下而任命的總理大臣。他邀請前首相幣原入閣,與進步黨聯合組閣。

戰後在盟軍的佔領下,根據日本國憲法,天皇成為國家的象徵,國民主權與全力发展经济路线也在憲法中得到確立。日本國憲法下第一次國會大選,吉田的政黨大敗,以日本社會黨為首的在野政黨勝出,組成以日本社會黨及民主黨為首的聯合內閣,社會黨的片山哲、民主黨的蘆田均相繼出任首相,可惜當時社會黨內部左右派嚴重對立,而且又爆發昭電疑獄事件,聯合政府倒台。吉田茂再次重登相位,連續四次組閣,合共第一次組閣為日本史上唯一的。1948年12月23日,七名甲級戰犯在東京都豐島區池袋巢鴨監獄執行死刑。

1951年,簽定舊金山和約

1951年9月8日,舊金山和約簽定。1952年4月28日,和约生效,日本恢復國家主權[40]。

鳩山一郎復出後,與吉田茂對立,最後吉田茂在內外交困下,不得不下台,鳩山一郎以上台後立即解散國會為條件與在野黨妥協組閣,大選以後再次組閣。1955年,已經分裂的左右社會黨合併(日语:社会党再統一),再次結成日本社會黨;同年,鳩山一郎再次結合他的民主黨及自由黨,結成自由民主黨,時稱為保守合同。此後,自由民主黨為執政黨、日本社會黨為最大在野黨的政治生態一直持續到1993年,被稱為「55年體制」。

鳩山一郎在促成日蘇建交後退下,石橋湛山繼任,但石橋不久又因健康而被迫辭職,最後由被指為戰犯嫌疑的外務大臣岸信介繼任(1957年)。岸信介主要政績是修改日美安保條約,為此,革新與保守兩大勢力進行最終對決,爆發日本現代史上最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安保鬥爭」,出現不斷的學生運動。其後,日美安保條約修訂自然生效。岸信介被右翼份子刺傷後退任,由吉田茂的得意弟子、通產大臣池田勇人繼任。

池田上場後,面對岸信介所留下的社會對立局面,他提出「寬容與忍耐」口號。經濟高速增長(尤其在1960年代池田內閣時期,所得倍增計劃得到實現),還被稱為經濟大國。池田連續三次組閣,甚至與同屬吉田茂門下的岸信介之弟佐藤榮作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競爭,最後因患上喉癌不得不辭職,由佐藤榮作繼任。佐藤組閣後,日本的經濟進一步上揚,沖繩返還也在其任內發生。

東海道新幹線與富士山

1964年,東京舉辦夏季奧運,這是日本首次舉辦奧運,也是奧運第一次在亞洲國家舉辦。奧運開幕前,全世界首條商用的高速鐵路——東海道新幹線通車啟用。1970年,大阪萬博舉辦,這是日本首次主辦世界博覽會。

佐藤榮作連續四次當選自民黨總裁,並連續三次組閣,連續任期也超越恩師吉田茂及明治時代的桂太郎。他宣佈引退後,自民黨有5人參選黨總裁,分別是佐藤派的田中角榮、大平派的大平正芳、福田派的福田赳夫、三木派的三木武夫,四人參與總裁選舉。結果只有田中與福田二人出線,世稱為角福戰爭,田中角榮成功拉攏大平、三木以及中曾根康弘結果以擊敗福田當選總裁組閣。

田中角榮最重要政績,是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以及日本列島改造計劃。同時田中被指責推動金權政治。自此自民黨走入一連串的弊案之中。昭和四十九年(1974年)10月,《文藝春秋》刊出「田中角榮研究──其金脈與人脈」,引來黨內及國會的追究。田中在同年十一月宣佈辭職。

自民黨副總裁椎名悅三郎召見大平正芳、福田赳夫、三木武夫、中曾根康弘。指定由三木武夫繼任總裁,世稱椎名裁定。三木武夫組閣後,美國水門案所引發的餘波,揭發洛克希德事件。田中涉及貪污醜聞。三木武夫企圖拿此事向田中角榮開刀。結果引來黨內大派系組成舉黨協,推舉福田赳夫為繼任總裁,結果在眾議院選舉中,自民黨大敗,僅籍追加公認維持議席過半數,三木辭職,由福田赳夫繼任。

福田赳夫原本與大平正芳有密約,福田把黨務交給大平,許諾只做一任(兩年),會讓給大平。但福田背約競選連任黨總裁,大平參選。結果在初選中,大平壓倒性擊敗福田,福田宣佈退選。大平組閣。

翌年眾議院選舉,自民黨由於一連串的醜聞,失去不少議席,僅籍追加公認維持議席過半數。福田、三木、中曾根三派要求大平辭職,大平得到田中派支持而拒絕,引發四十日抗爭。昭和五十四年(1979年)十一月,自民黨創黨以來,首次在國會首相指名選舉中,自民黨黨總裁與黨員同時參與選舉,結果大平在田中派以及小黨新自由俱樂部支持下,在決選投票中擊敗福田赳夫組閣。

1988年的東京街頭,當時東京地價已等於全美國地價總和

昭和五十五年(1980年),日本社會黨、公明黨、民社黨提出內閣不信任動議,非主流派組成黨風刷新聯盟。要求整頓綱紀。但領導層的回覆不完整,結果非主流派態度強硬,結果在非主流的支持及缺席下,不信任動議以243對187通過,大平被迫解散國會,在選舉中大平突然死去,由於大平之死,自民黨大勝。最後由鈴木善幸組閣。

兩年後,鈴木善幸不連任黨總裁,結果中曾根康弘當選黨總裁組閣,中曾根帶領自民黨再次走向高峰,1983年及1986年的參眾兩院同時選舉,自民黨大勝。中曾根的總裁任期也曾被延長一年,直至1987年宣佈辭職,指定竹下派的竹下登繼承總裁及組閣。日本的經濟在此時期達至高峰,但在廣場協議後,開始出現經濟泡沫的局面。昭和六十四年(1989年)1月7日,在位64年的昭和天皇崩御,享壽87歲。昭和天皇的去世,為日本長達64年(实际62年零14天)的昭和時期劃上句號,日本進入平成時代。

平成(1989年-2019年)

编辑

主条目:平成

明仁天皇,攝於1990年

昭和六十四年(1989年)1月7日,在位62年的昭和天皇駕崩,子明仁繼位,駕崩隔日起(1月8日)改元平成,日本進入平成時代。

1989年,受到連串醜聞的打擊,自民黨在參選院改選失去多數,至此參議院出現沒有單一政黨可以取得過半數議席,加上數個新政黨的成立,開始出現多黨競合的時代。

1993年,由於自民黨未能實現政治改革,羽田派在不信任案中造反引致大選。在羽田派、武村正義等人離黨競選下,自民黨失去國會眾議院過半的席位。以羽田派的核心人物小澤一郎的奔走下,成功拉攏日本新黨的細川護熙,組成非自民黨及非共產黨的七黨一會聯合政府,自民黨38年的執政告終。55年體制宣告瓦解,宮澤喜一辭去自民黨總裁,由河野洋平接任。自民黨首次淪為在野黨。不過,由於七黨一會聯合政府的不和,加上小澤一郎在聯合政府的角色,讓聯合政府的最大政黨社會黨等不滿。聯合政府於1994年4月瓦解。最終社會黨與過去多年來的最大對手自民黨合組聯合政府。自民黨在短暫下台11個月後重新執政。

1995年9月,橋本龍太郎接替河野洋平出任自民黨總裁。1996年1月11日,社會黨籍首相村山富市辭職,由橋本接任,自民黨正式重新執政。1998年,自民黨再次在參議院選舉失敗,橋本辭職。自民黨其後與公明黨組建聯合政府,維持參眾兩院的多數。

2001年,小泉純一郎當選自民黨總裁,成為首相。小泉擔任首相長達五年半,是日本戰後少數在任較長的首相之一。任內加強與美國的關係,推動郵政民營化等政績。2003年,小泉獲得連任。同年,自民黨總裁的任期由兩年延至三年。不過,任內由於堅持每年也參拜靖國神社,導致與中國、韓國的外交關係緊張。2006年,安倍晉三接任內閣總理大臣(首相)。

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後,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導致其機組爆炸

2007年,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大敗,首次在參議院淪為第二大黨,最終導致安倍辭職。此後首相更替頻繁。2009年的眾議院選舉,自民黨首次失去眾議院的第一大黨地位,民主黨成為執政黨,實現21世紀日本首次的政黨輪替。不過,由於民主黨施政失誤、違反競選承諾、加上處理311大地震)失當、首相更替頻繁及派閥鬥爭,政府支持度大減。最終由於消費稅增稅的問題,導致民主黨提前於2012年底改選眾議院。

2012年底,自民黨連同公明黨在眾議院選舉取得三分之二的議席,以壓倒性勝利重新執政,安倍晉三再次出任首相。安倍晉三政權上台後,推行安倍經濟學。2013年,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重新成為第一大黨,結束六年的扭曲國會局面,當年9月成功申辦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日本自1964年以來第二度主辦夏季奧運,主辦城市與1964年一樣為東京。2015年,日本通過和平安全法制,可以在不受外力的影響下請求自衛隊向海外派兵進行維和任務。

2016年8月8日,天皇明仁發表全國電視演說,正式向日本國民表達生前退位的意向。由於當時的日本國憲法或皇室典範都沒有天皇生前退位的規定,因此國會在聽取了皇室成員和內閣官員意見後,提出專用於明仁生前退位的特別法,並在2017年獲參眾兩院通過。

2019年4月30日,明仁正式退位,隔日(5月1日)皇太子德仁親王繼位並改元令和,日本進入令和時代。

令和(2019年-)

编辑

主条目:令和

德仁天皇,攝於2019年

2020年,日本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嚴重,導致日本政府数次援引新型冠狀特措法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緊急狀態)。同樣受到COVID-19肺炎疫情影響,原定該年夏季在東京舉行的夏季奧運順延至2021年夏季舉辦。

2022年7月8日日本標準時間11:30左右,前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在奈良市大和西大寺站附近的第26屆日本參議院議員通常選舉演講中遭到槍擊倒地,胸部與頸部受傷,經搶救後於下午17:00左右不治身亡。[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