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张学友: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只因唱的人用了心,听的人动了情

歌手张学友: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只因唱的人用了心,听的人动了情

今天坐亲友的车外出办事,电台里传来了张学友的《爱你痛到不知道》,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起来,熟悉又亲切。

提起张学友,00后、10后或许不知道,但相信在整个华夏地区稍微有点人群密集的城市里的70后、80后、甚至90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音乐界可以是说“”封神”般的存在。

随便放一首他的歌的前奏出来,便能跟着哼唱起来。

实不相暪,我也是歌神的歌迷,这要追溯到小学二三年级有记忆起大概90年代初吧,从黑白电视但大概95年家里换了国外的松下彩电,从小收看香港的两大电视台ATV亚洲电视本港台,TVB无线电视翡翠台。

小时后娱乐方式并不多,唯一的乐趣就是每天收看电视台的动画片、电视剧、和音乐节目,所以对常常出现在电视节目里陪伴我们成长的老一辈歌手艺人有些特别的情感,那是一种陪伴的亲切感。

整个90年代,神仙打架的年代,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特别爱听张学友的歌,总感觉他的歌都有一种特别的气质,说不清道不明。

大概是他唱的时候用了心,而我听的时候动了情?但那时候小学,儿童年少,哪懂懂那什么所谓的情情爱爱,就是好听,很好听,所以很喜欢听。

哦,那是听的是《这个春季不太冷》、《饿狼传说》、后期有《爱是永恒》还记得是一首策划歌、《想和你去吹吹风》也是一首策划歌,《情书》《每天爱你多一些》《爱火花》《遥远的他》()我还记得《娱乐/乐坛插班生》里林家栋有copy过)……

到了初高中,有了少女心事,对爱情懵懵懂懂,心境不一样了,同样是听歌神的歌,听出来的气质也不一样了,听歌,更多的是想从歌中了解爱情的模样。那时候家里有VCD机,后期也有DVD机,也有两个那种一千几百的很大的音响,有很多光碟,记得有些碟里面有《忘记你做不到》《祝福》《你最珍贵》《还是觉得你最好》《偷心》(记得画面有短发陈慧琳,白色的衣裙,拿着个相机)《等你等到我心痛》《夕阳醉了》还有和王菲的《非常夏日》……

到了大学,对爱情有了一定的认知,再听张学友的歌,又是一番景象,那时候整日沉浸于他的歌声里,有点无法自拔,大概是因为听的人动了情。那时候Mp3,Mp4里,受限制内存,但保留曲目一定有《旧情绵绵》《分手总要在雨天》《离开以后》《我应该》《如果爱》《如果这都不算爱》《她来听我的演唱会》……

工作之后,寻寻觅觅,跌跌撞撞,找不到一个心灵相通的人,再听歌神,更多多了一番惆怅,失落,真正听懂了“爱情的模样”,近几年最常听的是《慢慢》《离开以后》《只有你不知道》《这么近那么远》

得益于生于和长于香港乐坛辉煌鼎盛时期,80、90年代香港乐坛诞生和孕育了很多优秀歌手,80年代两王一后:哥哥张国荣、校长谭咏麟,90年代的四大天王:歌神张学友、“再红红不过黎明”的leon黎明、全方位发展的刘华刘德华、舞王诚诚郭富城……还有很多天后级歌手郑秀文、叶倩文、王菲、陈慧琳……排名不分先后哦。

他们让我们知道什么才是叫作“会唱歌”“歌手”,常常有人说黎明不会唱歌,我反对,我不认为是这样。

展开全文

再听听现在的所谓的流量小生,唱的啥,鬼哭狼吼,驱魔乱舞,就知道啥才是叫作真正的不会唱歌了。或许他们都毕业于某某音乐专业,会很多的歌唱技巧,但是很少有像老一辈歌手那样能唱进一个人的心里的。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会不会唱歌”的区别,我认为能唱进人心里的才叫作“会唱歌”。

也很庆幸那个时期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词曲创作人,为我们贡献了很多旋律优美,歌词引人入胜的好歌,搭配着一批用感情传唱的歌手,能引发我们听众的情感共鸣。辉哥顾家辉、霑叔黄霑、林振强、向雪怀、李偲菘……

每一首经典歌曲,都有属于它的“”专属歌手”,只有他唱才有那个味,几时换了个科班出身的有很多花里胡哨的“唱歌技巧”歌手去“演绎”,都无法再唱出那个味,无法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我想,这大概就是:唱的人用了心,听的人动了情。写这文的时候又把很多张学友的歌听了一遍,时光流逝,唯爱不变。

#张学友#

#娱乐#

#音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