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篇介绍中国潜艇的发展史: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潜艇得到广泛运用,担任许多大国海军的重要位置,其功能包括攻击敌人军舰或潜艇、近岸保护、突破封锁、侦察和掩饰特种部队行动等,往往潜艇是大国海军的标配,一般国家根本装备不了。因此潜艇也是大国海军的战略武器之一。
其实潜艇早在1620年,就被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成功地制造出来了,这是一艘木质结构的人类第一艘水下潜水器
世界上第一艘投入实战的潜艇是是美国的海龟号,1776年,美国的水兵海龟号潜艇驶近了停泊在纽约港的英国舰只。但是因为无法将炸药包固定在船底,只是在英舰附近的水面上爆炸了,英舰并未受伤。
那么中国的潜艇发展史要从1950年说起了,当时海军的建军方针就明确指出:以现有力量为基础,重点发展鱼雷快艇、潜艇和海军航空兵等新力量(简称“空、潜、快”),逐步建设一支强大的国家海军。这里面海军选择了优先发展潜艇,对解放军海军来说无疑是英明之举。
从接收老古董潜艇做起
1951年中国成立潜艇学习大队,到苏联去学习。1954年中国第一支潜艇部队成立,当时装备的是2艘小型潜艇“新中国11号”和“新中国12号”,俗称“M级”这些老古董是1934年开始建造的,排水量大约仅有200吨。
后来我们又陆续接收了苏联的斯大林级中型潜艇“国防21号”和“国防22号”,俗称“C级”这两艘潜艇总吨位超过了2000吨,当时这些潜艇大多执行巡逻戒备任务。
当时中国的潜艇其实就一种能在水下航行的船,装备只有舰炮,必须浮在水面上才能打。只不过C级比M级的舰炮口径大了。
我国常规潜艇的鼻祖:W级
1953年,苏联有偿转让W级常规鱼雷潜艇的制造权,这是中国自行建造潜艇的开端。
1955年4月,首制艇在江南造船厂开工,1956年3月下水,1957年10月验收入列。截止到1963年,两家船厂共生产了数十艘该级潜艇,其中有甲板炮的W-4型5艘,其余均为W-5型。
W级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型潜艇,在我国被称为6603型潜艇,后改名为03型潜艇。该型潜艇长58米,宽63米,正常排水量1050吨,水下排水量1300吨,水下最大航速13节,自持力30天,艇员52人。03型潜艇共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艏4具,艇艉两具,发射深度30米,艇内可携带12枚53-51型鱼雷(射程8000米)或22枚水雷。W级一共制造了21艘,90年代后此类潜艇全部退役。
艰难的仿制起步:R级和G型
中国生产量最大的潜艇是后来的“R”级常规动力潜艇(033型),这是前苏联613型的改进型。33型潜艇与613型相比主要改进之处是:增加2具鱼雷发射管,提高了水声设备性能,增加了蓄电池的水冷却系统,下潜深度增大,通气管状态作为主要航态提高了航速,采用将贮备浮力转变成超载燃油的途径,巧妙地使续航力和自持力增大了一倍,结果在动力装置未作改变,依靠改进流体动力和推进特性,排水量增大后艇的水下航速仍保持不降低,应当说,33型的设计是相当成功的。这种设计思路是不会过时的。1966年,同时建造发展另外一款G级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1982年10月12日,中国第一枚潜射固体战略导弹“巨浪-1”首次由G级常规动力导弹潜艇水下发射试验成功。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
大步跨越的“明”级
1967年,中央军委批准研制第一代中型常规动力鱼雷潜艇,即035型鱼雷攻击潜艇,国际上称之为“明”级潜艇。本级艇首艇于1969年开工建造,1974年正式服役,截至2002年底,武昌造船厂建造了19艘,江南造船厂建造了4艘,约共23艘。原型装有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艏6具,艉2具,采用气压发射,携弹量18枚。035A型艇艏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携弹量16枚。主要携带的鱼雷包括鱼-1甲型自导反舰鱼雷,鱼-3甲/乙型电动自导反潜/反舰鱼雷(后期艇装备),鱼-4甲/乙型电动声导反舰鱼雷(后期艇装备),另外执行布雷任务时,可携带水雷32枚。早期型号无/035B型装备潜射巡航导弹
迈向新世纪的“宋”级
本级艇自1982年由中国701研究所开始设计,原型首艇1992年在中国武汉青山船厂开工建造,1994年5月下水,1996年5月服役,仅建造了一艘,成阶梯状的指挥台围壳是其最大的外部特征;自2号艇开始为重大改进型于1995年开工建造,1997年8月下水,1999年2月服役,至2010年共建造了约17艘。装备的主要武器为鹰击-1潜射反舰导弹或“鹰击”8反舰导弹。后续艇也在持续建造中。这种经重大改进的潜艇被北约称为宋级改型潜艇(即039G型潜艇)。与首艇320号相比,039G型潜艇的综合作战能力要比原型高出许多,整体技术水平及性能可能会达到或高于当时日本的春潮级潜艇、英国的支持者级潜艇及德国的209型潜艇1400型。
走向未来的“元”级
本级艇自1990年开始设计,首艇2004年5月31日下水,2005-2006年期间服役,2号艇于2004年12月下水,至2013年已建成服役约11艘,全部在役,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的第三代常规动力潜艇。本级艇装备了AIP混合动力系统并集成了较多新技术。携带的作战武器主要为鱼-4鱼雷和鱼-6鱼雷,以鹰击-82潜射反舰导弹及通过鱼雷管发射的鹰击-82反舰导弹、CY-1“长缨一号”反舰反潜导弹和新型鹰击-18潜射反舰导弹,总共备弹18枚。
中国核潜艇发展史
核潜艇在某种程度上,战略意义超过了航母,目前公开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只有“中、美、英、法、俄、印”他是一个国家二次核打击的重要战略力量,一个移动在水下的国家领土,神出鬼没,置敌于出其不意!
一、攻击核潜艇:
091型,汉级攻击型核潜艇,093型,商级攻击核潜艇;
1968年10月,首艘汉级核潜艇在葫芦岛造船厂开工建造。本级艇是中国在没有外援情况下,完全独立设计建造,所有零部件均为国产。本级艇共建造了5艘,首艇于1968年开工建造,1974年建成服役,最后一艘于1990年服役,已退役两艘,仍有三艘在役。本级艇艇号分别为401至405(命名分别为长征1至长征5号)
新世界以来,中国陆续装备第二代攻击核潜艇,外界称为“商级”,本级艇首艇于1998年在中国辽宁渤船重工开工建造,2002年下水海试,2006年服役,现已有2至4艘服役。
二、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
092型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和094型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夏级核潜艇于1970年研制建造,于1980年正式服役,在1988年成功发射了一枚潜射弹道导弹,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水下核打击力量的国家,是中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反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世界大国地位的象征。本级艇2009年在中国海军成立60周年大阅兵上首次公开亮相。
中国向来是服役一代研制一代,随着夏级的服役,中国开始研制新一代核潜艇,这就是094晋级战略核潜艇,本级艇开发始于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首艇于1999年开始建造,2002-2003年下水,2004年7月完工,至2009年秋,该型潜艇已经服役2艘,并且完成极限深潜、水下高速、深海发射战雷等试验与考核,至2018年,约有6艘。
基本上已经介绍完了中国潜艇的发展历程,如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总体来说,我国的潜艇部队在世界大国中也属于第一梯队了,但与美俄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更进一步沉心发展,未来已来,拭目以待!